2017年10月5日 星期四

日誌:我的借書的習慣&《日本人默默在想的事》




晚上睡不著,就把從圖書館借來的書看完了。再次讚嘆學校圖書館真的很好,不但擁有豐富的館藏,還可以到上網推薦書籍。

本來是有每個月博客來會員日血拼的習慣,但往往導致宿舍書櫃爆滿,多的書只能堆在地上,加上我看書基本沒有看第二遍的習慣,所以結局就只好拿去二手出清,感覺實在有點浪費。

所以現在除非是我覺得有蒐藏價值或非常想看書,我都是先到圖書館網頁的「圖書推薦服務」系統去推薦。每個人一個月可以推薦10本,雖然不是每本書都會被批准(我目前的推薦成功率是0.42),但其實我大部分想看書,本來就是屬於那種「想看但沒有很急著要看」的類型。

然後我平時也會在Evernote列個「想看的書本清單」,看到什麼好像很有意思的書就丟進去。很想要的就直接上網買,覺得單純想看就去圖書館借或是推薦。





我的Evernote「想看的書本書清單」




現在我只收藏兩種書:

1・真的很喜歡的著作:

像是卡繆《異鄉人》、叔本華《人生的智慧》.......像這類的經典,雖然以我的個性不太會看第二次,但由於非常喜歡,因此即使只是放在書架會覺得心情愉悅。


2・知識量豐富,方便研究查詢的書:

這類書就是單純用來查資料、寫作業的,像是歷史類如房龍《人類的故事》、藝術史Gombrich E,H《藝術的故事》我覺得都是很值得收藏的書之ㄧ。不僅是著作本身有著經典性,更是他們對於某個領域都有很完整的介紹,對於寫作業、研究時查找資料很有幫助。








回到主題,今晚我看完的書是野島剛《日本人默默在想的事情》。而會想要寫blogger,其實就是因為看到這本書有很多,像是:豆腐雜談、讓座的煩惱.....之類短短的、單純是作者心得感想、沒什麼特別的洞見,看完只有種「哇~這樣也可以寫成一篇啊!」的文章。所以就覺得大受鼓勵(?),想說自己為什麼也不能這樣呢?每天寫點生活感想,也不必追求一定要有什麼特別的見解,就當作一種組織文字的訓練,我覺得我文章表達能力真的是太差了。

除去一些感覺是灌水的小短篇,這本書還是有很多不錯的篇幅,像是過勞的《過勞的東大生畢業為何自殺而非辭職?》這篇。

我對這則新聞有印象,就是2016年有一個任職知名廣告代理公司「電通集團」的東大畢業女學生,因為不堪工作業務負荷而自殺。她死前10月加班時間超過130小時,11月加班超過90小時,然後還會再Twitter上po「除了想睡覺,我已經失去任何渴望了」、「確定六日也要到公司上班,我真的很想死。」.....之類的訊息。這件事當時引起一陣風波,也因為這樣,許多人開始關注日本的職場過勞問題。

而這篇文章就探討了「為何日本人寧願自殺也不遲職」的社會現象,主要原因是有以下幾點:


1.日本的「會社員文化」

在日本,除了老闆或是高階主管外,基本每個人都會在職業欄上寫「會社員」,表示「公司職員」。但是在其他國家,這種職業名稱並不存在,大家都會寫具體的職稱。

這是一種「會社至上」的文化。雖然每個人的職業不同,但每個人都是「會社員」,其最終目地,都是為了會社(企業)這個最高的存在,拼命的努力工作著。



2.日本對於辭職者的差別待遇
無業者在日本社會受到很多經濟與政策上的歧視

就算你有一億日圓的資產,要買五千萬日圓的房子需要貸款時,不是公司職員就無法貸款。 信用卡也是同樣道理,任職哪間公司、工作了幾年、年收入多少,都是申辦信用卡時必須填寫的項目。

......我還特地做了個實驗,其中一家金卡的申請書上寫上「作家」,並列上我十本以上的著作,果然不出所料,收到了「未達核卡標準」的通知單,這就是日本社會的現實啊。
3.日本對辭職的刻板印象


辭職在日本是ㄧ件很嚴重的事情。在台灣或中國,如果有人說自己深思熟慮要辭職了,大部分的朋友會跟他說恭喜。但是在日本,如果有人說自己想要辭職,大家都會非常驚訝,問說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。



看完這些文化現象後,不難想像為什麼東大畢業的女學生不敢辭職了。

不過就算不考慮文化現象,我覺得人在極度身心壓力之下,其實也很難做出所謂理智的決定。任何「其實你XX就好了」、「以OO角度看就沒事了」的話,對於當事者來說,其實沒有意義。因為很多分析雖然能理智上接受,但當自己真的處在問題當中時,許多人潛意識與情緒上根本就做不到。

就像每個人都能「理性上」知道健康很重要,但還是有很多人熬夜、暴飲暴食。這是因為潛意識中,他們根本沒有把健康當第一位。有人因為生活壓力,下意識的藉由這種不健康的方式,來抒發自己被壓抑的情感、釋放攻擊性,當然也有人可能就是單純喜歡過著這樣的生活。總之,如果不去接受人類「本性、情緒、潛意識」的那一面,而單就「從理性的部分」,去苛責自己與他人「為什麼不XX就好了?」那我覺得就是把人性看得太簡單了。不過反過來說,那些能夠不只「理性上」理解道理,還能實際貫徹執行,讓真理穿透自己潛意識並形成習慣的人,就真的非常的厲害呢,也應該是自己努力的方向。

總結來說,我覺得《日本人默默在想的事》某些文章是有趣的,不過蠻大部分的主題過於冷門,比較像是作者的心得隨筆,雖然這也是一種理解文化的切入口,但我自己是不感興趣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把人當做人的神秘體悟

把人當做人 今天上中國哲學史時,發生了一件小事,讓我產生一種奇怪的體悟。我想要把它記下來,防止自己忘記這個心情。 事情其實沒有什麼特別。這學期,由於某些緣故很少去上課。但這次聽說老師考前一週會公布溫習題,所以就去上課了。然後上課剛開始,老師在談王陽明,並問大家「是否...